主題介紹--- 約翰 . 薩巴斯欽 . 巴哈 (Johann Sebastian Bach ) 1685 ~ 1750 【現有館藏
年 份
生平記事
1685 3月21日生於德國森納赫 ( Eisenach ),巴哈的家族,曾誕生數十位音樂家。其父系的親族,幾乎全是音樂家。
1695 巴哈10歲時成為孤兒,離開家鄉到奧爾德魯夫投靠長兄Johann Christoph Bach ,從哥哥那裡獲得正確的演奏基礎。
1700 進入聖邁可教堂,認真地研究這教堂收藏,豐富的樂譜,並獲同城的聖城約翰教堂風琴師貝姆的賞識,成為莫逆之交。
1703 四月,巴哈前往威瑪,加入安斯特公爵的私人樂隊,擔任小提琴師。這時期,巴哈開始作曲。
1707 巴哈辭去安斯達特,前往穆爾豪森,擔任聖布拉修斯教堂風琴師。
1708 娶堂姊馬麗亞 . 巴巴拉 . 巴哈為妻。同年又返回威瑪,出任安斯達公爵宮廷樂隊的風琴師兼小提琴師,長達十年之久。
1717 巴哈前往柯登,出任雷奧博親王的樂長,並獲得愛好音樂的親王的寵信。巴哈許多室內樂、管弦樂和獨奏曲的名作,大都是在這時期,為這個優秀的宮廷樂團作曲的。如「C小調幻想與賦格」「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」等。
1717~1723 受聘於科騰公爵,擔任宮廷管弦樂團指揮。在此巴哈寫下他大多數的奏鳴曲、協奏曲及四套弦樂組曲(其中第三套包含著名的「G弦之歌」)和「布蘭登堡協奏曲」。此外如「半音階幻想曲及賦格」「十二平均律鋼琴曲第一集」亦在此時期完成。
1720 巴巴拉去世。
1721 和安娜.馬格塔蕾娜.薇兒肯 ( Anna Magdalena Wilcke ) 結婚,安娜為一女高音歌手。
1723 巴哈三十八歲於接受嚴格考試後,獲得來比錫市立湯瑪斯學校的合唱長之職。此後,他就居住在學校內,教授音樂和拉丁文。
1723~1750 巴哈到萊比錫的聖湯瑪士教堂擔任樂長。因為他幾乎必須為每一個星期天和聖日作曲,所以巴哈在這個職務上做了兩百多首清唱劇,除此之外上有一些風琴曲和奏鳴曲,但此時期巴哈最重要的作品是「馬太受難曲」、「十二平均律鋼琴曲第二集」。
1749 經過兩次手術後,雙目終於失明
1750 七月二十八日,因腦溢血去世。享年六十五歲又四個月。


名曲欣賞:
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
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
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
G弦之歌
D小調觸技與賦格曲
 

參考來源(連結已失效)
1.http://netclub.kmu.edu.tw/~kmcs/musician/bach.htm
2.http://cm001.uhome.net/musician.php?mfile=00101001#